每個人都經歷過五歲的時光,但這五歲的歲月似乎早已遠離,淡淡地消逝在過往的歲月中,不復存在
神性,說穿了就是一個「我」字,而這個「我」字就是一個隱藏的內在的自我。這個內在的自我常常會被外在的塵囂給淹沒,會被忙碌的生活給忽略,會被本我給淡忘,忘了它一直都存在在自我裡面的。
一個人想要找回自我的神性,說起來一點都不困難。但對大多數的人來說,似乎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所謂的不困難就是非常地輕易,就是輕易地展現自我最真誠的一面,以赤子之心面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習稚子和社會互動的方式,以簡單的思維去面對自己的生活,簡單不複雜,這樣要找回自我的神性的方式簡不簡單呢?
我知道會有百分之99.99的人會向我抗議,抗議說:「如果一個人真的要像孩子一樣天真無邪,在社會上我會吃虧!我會賺不到錢!一點生活鬥志都沒有!這樣哪是一個精采的人生啊!」
請仔細去觀察一個五歲孩子的行為,他們的喜怒哀樂都只是存在於當下,立刻發生,也會瞬間消失。不論他們當時發生了多大的事情,你只要用另外一個可以吸引他們的外在事物,就能夠輕鬆地轉移他們的焦點,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例如:當一個五歲的孩子,因為心愛的玩具遺失了,非常傷心地哭著,不論他們當時有多麼地傷心,哭得多痛心,只要你放一個新的玩具在他們眼前,他們咕嚕咕嚕的小眼睛一定立刻停止傾盆大雨的眼淚,臉上的表情在一瞬間就會從狂風暴雨中瞬間轉換成艷陽高照的大晴天,他們的情緒中絕對不會存在有矯情和做作,這就是五歲的孩子。
舉個例子來說,當一個五歲孩子的口袋裡裝滿了他們寶貝的糖果時,你如果伸出手,要他們分享一些糖果的當下,你可以很直接地從他們臉上的表情看到答案。怎麼說呢?當他們臉上出現很喜歡你的表情時,就會很大方地分享他們的寶貝糖果給你,但是當他們臉上出現躲避不喜歡你的表情時,就一定會把糖果握得很緊,不願意鬆手分享給你。這是很妙的人際互動,這些都和大人的世界不相同,大人的世界都是以利益為主體,糖果絕對和利益成對等的等號,但是在五歲孩子的世界裡,糖果和未來的利益是不相關的獨立個體。
但是以上兩種情境,如果把對象從五歲孩子換成一位成年人的話,那結果會是天差地差,成年人會加上自己主觀的經驗,首先是分析發生了甚麼事,進一步地判斷利弊得失,最後才會做出決定該如何回應眼前所發生的事件,而結果會因為對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會因為交換的利益的不同而所有差異,絕對不會和五歲孩子的反應一樣,只是彼此間簡單的互動應對,這就是成人世界和稚子世界完全不同的地方。
五歲孩子所反映出來的是一種純真的神性,完全出於內在自我的神性反應。而成人所反映出來的就是所謂的人性,完全出於本我的主觀反應。想要輕鬆自在地找到自我的神性,一定要讓自己的生活回歸到最原始本性的自我,唯有讓生活簡單化才會輕鬆自在地展現自我的神性。